当前位置: 首页 >  焦点 > 详情
anthropocene anthropocene reviewed_全球通讯
2023-06-07 17:44:46    来源:互联网

按照作者的解释,所谓“人新世”,就是对应于“Anthropocene”的日语译名,中文一般译成“人类世”,源起于诺贝尓化学奖得主克鲁芩(Crutzen)2000年发表的有关文章。从地球系统科学而言,很多科学家认为我们现在正处于一个独特的地质年代,即“人类本位纪”,又译“人类世”。即地球的近代历史。简言之,人类活动已经对地球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因此需要以全新的概念重新考量。

尽管日语的译名“人新世”从中文的角度理解,似乎有些晦涩,但这并不影响对整体构想的把握。日本八零后学者斋藤幸平的这本畅销书值得一读。一本硬核的学术专著竟然在两年内实际销售了46万部,实属少见。

与译名“人新世”相比,在这本书中经常出现的“脱”字比较有力量。斋藤幸平主张;资本主义的大量生产与大量消费的社会都是建立在牺牲他人的基础上的,他批评这种社会为“帝国的生活方式”,犹如日本人去便利店就可以购买生活用品一样,其反面就是牺牲了为生产这些商品的穷国,其中包括生活的质量以及对自然的破坏。大量的时装制造以及纺织工业让孟加拉国的劳动者置身于恶劣的劳动环境之下,常年得不到改善。以此类推,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无休止的发展导致了对自然的破坏,引发了气候异常的变化,同时也为人类社会带来了“落差”与“分断”。


(相关资料图)

斋藤幸平提出了“脱成长”的概念,其意思是从上述无休止的发展中逃脱出来,建立一个“共通(COMMON)”的系统,对商品社会进行一回大规模的解体,然后在“共通”的领域内重新组合,尤其是对公众领域的教育、医疗、水电等基础设施从市场投资的原理当中解放出来,打造成人类的“共通”财产,以此而完成“脱”的过程。

《人新世的资本论》如果翻译成中文,大约20多万字,原著行文如流水,才思敏捷。值得引进翻译出版。#不可错过的好书#

广州看展|自然 山水 风景 自然非然x后山

“道法自然”取自于《道德经》:“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此自然非我们今天所说的“自然”(Nature),而是一种绵延的动态,即“自然而然”。它对应到以道为中心演生的世界观。19世纪末,从西方传入的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观在现代化的推进下覆盖了以道为中心的中国传统世界观,确立了作为主体的人和客体化的自然(Nature)之间的对立——自然成为了人类征服和主宰的对象。自然不再“而然”,而是“非然”,我们生活的世界被不断地改造,自然也变得更人工化了,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人类纪”(anthropocene)。

20世纪末、21世纪初在数字技术的不断推进下,作为主体的人和作为客体的自然都毫无例外地被消解为数据。人被拉下世界的中心(也就是今天流行的“祛人类中心主义”的话题),被还原到一种数字自然之中,即平行世界。它是数字技术创造的第三自然——数据的世界。在“万物互联”的口号下,它将万物纳入自己的运作逻辑中,在资本的推动下规定了新时代的“自然而然”。

今天的艺术家们正好面对着这一新旧世界观转型的过渡,即从人类中心转向数据中心。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依然生活在多种对自然的想象之中,传统道的自然、众神的自然、人工的自然、数据的自然……即在多元自然的交汇和竞争之中。

本次展览“自然非然”所邀请的艺术家薛松、王绍强、曹晓阳、江衡、许永城、张弛、金江波、⾼郁韬、曹澍都以“自然”为主题,通过艺术创作以不同的方式去认识和表达这个多元的“自然”。他们的作品同时映射出了这个时代的巨大变迁,艺术家们在自我、自然和数据之间,在对过去的怀旧和对未来的想象之间来回穿梭,经受着时代断裂和杂交所带来的阵痛和狂喜。

—姜俊2022年4月

自然非然

Artificial Nature

展览时间:

2022年5月1日 - 2022年7月15日

展览地址:

广州市天河区智慧城高科路28号后山当代艺术中心

展览开幕式:

2022年5月5日上午10:30

开馆时间:10:00-17:00

(周一闭馆,参观需公众号预约)

地 址:广州市天河区智慧城高科路28号

地 铁:6号线高塘石地铁站B出口步行200米

停 车场:智慧68创新基地

防疫要求:为切实做好疫情防控工作,观展需提前预约。预约申请将在当日回复,预约详情请查看已提交预约信息表,观展现场需测体温,出示行程码等防疫要求。

#展览# #艺术# #一起来看展# @头条创作者变现小助手 @头条创作精选 @今日头条 @微头条

本文anthropocene,anthropocene,reviewed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键词:

上一篇:突发,闪崩跌停
下一篇:最后一页